【医学人文】暗夜星痕:重生之旅的璀璨光芒——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身医学科携手青少年共同走出心理困境
“她向我分享了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新的心路历程,并高兴地分享了自己做的一本著作,让我挑选封面和书签,我选了其中暖色调,霞光满天的江面上漂浮着一只小船的背景。‘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 沙白《秋》),宁静、祥和,单一却不孤独,正如这本书的名字《平凡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身医学科主治医师丁一芸讲述着这个让她印象深刻的病例。
2021年12月初,是与这位15岁小女孩的第一次接触,首次会面,她表现得紧张、局促不安,说话结巴,在和母亲的共同描述下,得知她的故事如下(女孩自述):上初二以后,班级有部分同学开始不断“欺负我”,她们当着我的面辱骂我,抱团对我进行孤立,把我的书包扔进垃圾桶,我跟老师反映了,她们却变本加厉……渐渐地,我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也不再跟任何人分享我的情绪,因为那似乎没有用。晚间自习的时候我经常一个人在黑暗的操场徘徊,那里的静谧让我能有片刻安宁。有一次,当宿舍同伴给我分享她自伤的图片并让我尝试时,一开始我是害怕的,但多次看过后我决定用圆规试一试,尖锐的笔锋划过我的胳膊,疼痛随即伴随着一些快感,自此,我开始迷恋上了用锐器划伤胳膊的愉悦感……
“孩子已经不止一次说过这样的话:“这世界如果没有我,会不会更好?”曾经写下来,也曾经跟不同的老师说,今天又再次表达同样的想法,我还是希望您能多关注她,让她知道自己是被需要的……”
“她愿意让自己被黑暗包围,不愿与人多做沟通……这种情况再延续下去,还是非常让人担心的,学习先不说,经常出现的类似想法太让人担心了,建议您跟孩子爸爸、孩子再多做沟通,她反复出现这种情况,住宿真的适合她吗?会不会加重?”
孩子的老师不只一次发过类似的信息给家长。
孩子和她母亲的诉求是想要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在了解了她的成长经历、家庭关系以后,大致确立了治疗目标,并开始了长达2年的间断治疗。2年以来,孩子经历了反复专科医院住院、出院4次,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的痛苦让孩子反复经历情绪的快速循环,心境低落和兴奋、冲动交替发作,每次的低落会让她跌到谷底,支离破碎、挫败、绝望;每次的冲动又会加重她的强迫思维,思想走进了死胡同,越自伤越兴奋,“我享受在黑夜里看到鲜血溅出来的样子”,说这句话的当下,她的神情是迷离恍惚的……心境高涨时,孩子会不停的写感悟、做诗,文思泉涌。每一次治疗,她都会主动分享她的作品,念一段她的心情笔记,或者读一首新做的诗篇。孩子的执行力很强,每次治疗结束前都会对未来一周进行学习规划,并在下一次治疗前汇报完成情况。成长或许就在一瞬间,2024年年初的一次治疗过程中,孩子突然提到“我发现之前自己总爱拉拉、抱抱的行为很幼稚,尤其当我看到其他年龄大的病友也跟医生、护士索取关注并争风吃醋的时候,我觉得这种行为很可笑。”这让我意识并见证了作为青少年自我成长的蜕变。2024年6月份的一次心理治疗中,孩子拿起手机备忘录,跟我分享了一段2711字近5年的心路历程,当她这份回顾赤裸裸的摆在眼前的时候,我的心内突然涌现了很多情绪,强烈又难以控制!有揪心、怜惜,也有欣慰、感动!没忍住眼泪流出来,孩子有点无措,但是却给我了一个拥抱,成长是互助的!
两年多的时间,父母、老师、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一直陪同着孩子,经历了平稳进步,也经历了惊心动魄。孩子最后一次出院是2024年8月份,病情一直稳定,持续心理治疗中。
最后引用孩子的话来给这一阶段暂告一段落:心情好时,感觉阳光是暖暖的,风是清凉的,心是火热的,爱是炙热的。美好的生活并不是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去追梦,追求自己所爱,生活在闪光,终于逃离想死的漩涡,再次看看这世界,仿佛重生,恍若隔世。太阳重又真实,万物重又美好。长大真好,我变得阳光开朗,我不再频繁地出现负面想法,我开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开始真正地认为这就是我的人生。
生活继续向前,未来风雨兼程,不管如何,你不会是一个人,故事未完待续……
文/丁一芸
编辑/周丹袂
审阅/白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