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二七院区心肺运动康复启航:精准评估赋能康复治疗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二七院区综合内科心血管专业组联合康复治疗团队成功完成4例心肺康复患者的精准评估,标志着东方医院心肺康复体系正式迈入标准化、个体化诊疗新阶段。
此次评估工作由综合内科主治医师田杰和康复科康复师李湛主导完成。田杰医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肺运动试验(CPET)专项进修的骨干医师,系统掌握了CPET操作规范及数据分析技术。田医生联合康复科李湛治疗师,以“双师型”(临床医师+康复治疗师)实现了疾病诊疗与功能重建的无缝衔接,尤其擅长通过运动心肺功能评估为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术后患者制定精准康复方案。
心肺运动试验(CPET)是心肺康复的“数字导航仪”,是国际公认的评估心肺功能的“黄金标准”。该技术通过动态监测运动负荷下的摄氧量(VO?max)、无氧阈等12项核心指标,具备三大核心价值:在风险预警方面,它能精准识别隐匿性心肌缺血、运动性心律失常等高危因素,灵敏度远超常规体检;在个性化处方制定上,通过建立“运动安全区”模型,科学划定心率储备区间,可使冠心病患者运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在疗效验证环节,借助代谢当量(METs)量化康复效果,直观呈现心肺耐量提升情况。
在此次评估工作中,东方医院多学科协作,全力打造精准康复闭环。综合内科的心血管专业组和呼吸专业组,与康复科组建“心脏-呼吸-运动-治疗”联合诊疗团队,开创“四位一体”服务模式。心血管专科评估精准捕捉病理生理异常,呼吸功能动态监测(以CPET技术为支撑)量化通气效率与气体交换,康复处方根据患者情况动态调整,最终实现心肺耐量阶梯式提升。
心肺运动康复技术的临床应用,对不同患者群体有着显著价值。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能有效降低再入院率,改善NYHA(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针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提高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减少急性发作频率;而对于术后康复群体,更能缩短功能恢复周期,大幅提升生活质量评分。此外,心肺运动试验适应症广泛,可用于健康人运动耐量评估、患者运动不耐受原因探究、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评估、外科手术及麻醉风险预判,以及运动处方的科学制定。
此次心肺运动试验(CPET)技术的临床应用,不仅填补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在心肺功能精准评估领域的空白,更通过“评估-干预-再评估”的闭环管理模式,构建起从疾病治疗到功能重建的完整康复链条。实现了运动处方实时调整、远程风险预警等创新功能,为区域心肺疾病患者带来全周期健康管理的保障方案。
文/李湛
编辑/周丹袂
审阅/曹俊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