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多囊卵巢综合征六大误区全解析!医生教你科学应对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 张芸娜 硕士研究生 张卓钰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困扰许多女性的常见内分泌疾病,但关于它的误解却不少。今天,我们通过问答形式,带你一览PCOS的常见误区,解答你心中的疑惑。
Q1:多囊患者会比其他人老得快吗?
A1:不会!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主要是因为体内雄激素水平过高,导致内分泌紊乱,卵泡无法正常发育和排卵,从而出现月经量少、稀发甚至闭经。但多囊患者的卵巢仍能正常分泌雌激素,而雌激素是维持女性皮肤弹性和生殖器官健康的关键。女性进入更年期是由于雌激素分泌不足,这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无关。
Q2:为什么多囊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月经有所好转?
A2: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特点是窦前卵泡及小窦卵泡比较多,这些窦卵泡一般不能长大,也就是说优势卵泡选择受阻,卵泡发育停滞。所以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年轻的时候,小卵泡堆集很多,但是不能正常发育、排卵,妇科超声表现为卵巢增大,多个小卵泡聚集,在卵泡早期即可见卵巢多囊样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储备功能降低,卵泡质量不好,数量也减少了,月经周期提前,所以多囊患者的月经反而会“好转”。
Q3:西医常用避孕药治疗多囊,吃避孕药真的会让人变胖吗?有哪些副作用?
A3:早期避孕药可能会引起轻度水钠潴留,导致水肿和食欲增加,从而让一些女性体重上升。不过,新一代避孕药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成分更接近女性自身分泌的激素,不仅不会增重,还能帮助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甚至有轻微的减重效果。避孕药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头晕、乳房胀痛和阴道少量出血。这些症状通常在身体适应药物后1—3个月内自然消失。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Q4:没有生育需求的多囊患者也需要治疗吗?
A4: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不能仅局限于解决生育问题,还需预防远期并发症,如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等。长期不排卵会增加子宫内膜增生或癌变的风险,而更年期后雌激素下降会加重代谢异常。因此,即使没有明显症状,多囊患者也应定期体检,关注健康。
Q5:瘦多囊也会有胰岛素抵抗吗?
A5:是的!虽然肥胖是多囊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常见原因,但瘦多囊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也比正常人群低50%。而肥胖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因此,无论胖瘦,多囊患者都应根据临床需求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和糖耐量试验检测。瘦多囊患者也需注意控制饮食,少摄入高糖食物,如奶茶、饼干、蛋糕等,以预防糖尿病。
Q6:相比西医,中医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方面有什么特点?
A6:与西医类似,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也是对症治疗,从调节月经周期和促排卵帮助怀孕这两方面下手,只不过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手段更加多样,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喝中药以外,还可以用贴耳豆、扎针灸、艾条灸、泡脚等方法来治疗,或者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中医治疗会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通过调理气血、化瘀散结、补益冲任着手,达到养血补肾、疏肝解郁、补益心脾、活血化瘀等目的,调理女性各脏器功能,调节内分泌均衡。比如说,患者主要表现为经期延后、经血量少,经血的颜色呈现紫黑色,而且常常伴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烦躁易怒,胸胀,我们就会根据症状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用药以行气活血化瘀为主;如果患者临床表现为月经初潮来迟,或月经错后量少,逐渐闭经,头晕耳鸣,腰痛,怕冷,手脚凉,大便稀,夜尿多,我们就会辨证为肾阳虚证,用药以温肾助阳,养血调经药为主。
多囊卵巢综合征虽然复杂,但通过科学管理和治疗,完全可以控制其影响。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多囊困扰,请务必重视长期健康管理,定期检查,远离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