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课堂 · 科普园地

健康课堂

【中医妇科】非经期出血=身体亮红灯?医生教你辨别危险信号

作者:主治医师陈倩 硕士研究生张佳宇 来源:妇科 发布时间:2025-06-20
字号: + - 14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妇科主治医师陈倩 硕士研究生张佳宇

  不少女性朋友曾遇到这样的困扰:明明距离月经还有一两周,内裤上却突然出现血迹,有时还伴随轻微腹痛。这种非经期的阴道出血在医学上被称为“经间期出血”,它究竟是正常现象还是疾病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经间期出血?

  经间期出血,也称为排卵期出血,是指女性在两次正常月经周期之间出现的阴道出血现象。这种出血可能表现为点滴状出血、褐色分泌物或少量鲜红色血液,其持续时间可从几小时到数天不等。

  经间期出血可以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类型。生理性出血通常与排卵期间激素水平波动有关,而病理性出血则可能是妇科疾病的信号,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二、常见原因:哪些情况会引发非经期出血?

  1.生理性原因:排卵期出血

  特点:

  出血量少,持续1-3天;

  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第12-16天(排卵期);

  可能伴随轻微下腹坠胀或腰酸。

  原因:

  在排卵期间,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经历短暂的下降,这可能导致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并引起出血。此外,如果黄体功能不全(即孕激素分泌延迟),也可能导致少量出血。

  2.病理性原因:这些疾病需警惕!

  (1)子宫内膜息肉或子宫肌瘤

  症状:出血时间无规律,可能伴有月经量增加和经期延长。

  原因:息肉或粘膜下肌瘤的表面内膜组织在月经周期中可能因激素水平波动而发生不规则脱落,导致非经期的点滴出血。

  (2)宫颈病变

  症状:同房后出血、白带带血丝。

  原因:宫颈炎、宫颈息肉或宫颈上皮内病变(如HPV感染)可能导致血管脆弱出血。

  (3)排卵障碍

  常见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甲状腺功能异常。

  特征:月经出血时间不规律,月经量、持续时间、周期频率及规律性均可能出现异常,可能伴有痤疮、肥胖、脱发等症状。

  (4)其他原因

  宫内节育器(避孕环)刺激、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腔炎等。

  三、何时需要就医?

  经间期出血并非都需要治疗,但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诊:

  1.出血频繁(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2.出血量多或持续时间超过3天;

  3.伴随严重腹痛、发热、异常分泌物;

  4.绝经后出血;

  提示:绝经后女性若出现阴道出血,需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风险,应立即就医!

  5. 有肿瘤家族史或HPV感染史。

  四、诊断与治疗:科学应对是关键

  1.如何诊断?

  医生会通过以下检查明确病因:

  妇科超声:筛查子宫肌瘤、息肉或卵巢囊肿;

  性激素六项:评估排卵功能及内分泌状态;

  宫颈癌筛查:TCT+HPV检测,排除宫颈病变;

  必要时进行宫腔镜或诊断性刮宫。

  2.治疗方法

  生理性出血:以观察为主,可短期补充天然孕激素(如地屈孕酮);

  病理性出血:

  子宫内膜息肉:对于直径不超过1厘米且无症状的息肉,可以采取观察和随访的策略。然而,对于绝经前出现症状的患者、伴有不孕症的患者、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前、具有高风险恶变因素的患者、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的患者、复发性息肉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以及绝经后的患者,建议进行宫腔镜手术切除。

  排卵障碍:调整周期预防子宫内膜增生和出血复发。

  子宫肌瘤:取决于患者年龄、症状严重程度、肌瘤大小、数目、位置和有无生育要求等。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五、预防小贴士

  1.记录月经周期:记录出血时间、出血量及伴随症状;

  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避免过度节食;

  3.定期妇科检查: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妇科超声和宫颈癌筛查;

  4.科学避孕:减少意外妊娠导致的激素紊乱。

  经间期出血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提示”,既不必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及时就诊、明确病因,才能对症治疗,守护女性生殖健康!

相关科室 |

妇科

妇科

东方医院妇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卫生部重点专科,卫生部十年百项PCC项目示范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盆腔炎,不孕症协作组副组长单位,国家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