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新闻中心

【铭科领航·耳鼻喉科】跟师感悟:感同身受,亲疏同待,长幼妍媸,普同一等

发布时间:2025-07-07
字号: + - 14

本期专家:刘大新教授无利益师承弟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眼科医师 李诗梦

为传承岐黄薪火,弘扬中医智慧,即日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将陆续推出【铭科领航·耳鼻喉科】系列内容。刘大新教授及其团队深耕中医耳鼻喉领域,精研中西医结合之道,以精湛医术与深厚底蕴,守护万千患者的感官健康。本系列将汇集刘大新教授及其团队精心打造的科普知识,以及青年医者的跟师成长感悟,记录从理论到临床的蜕变之路。

微信图片_20250707135944.png

曾经,我亦如多数初出茅庐的医学生一样。初入临床,面对那些病情急难险重的患者,总是信心不足,有时甚至会感到手足无措。更不必说,在听到一些负面信息的时候,我偶尔也会对未来的行医之路心生踯躅。

然而,当一个平凡却持重的身躯出现在了视野彼岸,这一切倏然消解。我,望着他的影子,学着他的样子,朝着他的方向,坚定前行。他就是我的老师,一名普通的医生、共产党员——刘大新教授。

他虽没有太阳的力量,不足以驱散黑暗的阴寒,却以自己心中的星星之火,在传授学问同时点燃学生的理想和希望。他教会了我做人要胸怀坦荡,常记善良;他督促着我为医要谦谨好学,坚持不懈。他以身作则地教导着我们:无论处于怎样的时代,总会有人勇立潮头,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代代传承。

一、以患为师,悟岐黄临证之要

诊室里的小细节,藏着大医的真情怀。走进刘大新教授的诊室,你会发现一个特别的场景:本该属于医生的太师椅总是靠墙摆放,那其实是为患者而设——而刘教授却和跟诊的学生一样坐在圆凳上。这不是简单的座位调整,而是他“以患者为师”理念的生动体现。刘老师无论在哪里出诊,都是将最好的座位让给患者。

“看病不能只看‘病’,更要看‘人’。”刘教授常说。从体质、性格到生活环境,从家庭关系到心理状态,刘教授审因论治,层层深入了解患者的全貌。比如治耳鸣,他不仅会看耳朵,还会琢磨患者的脾胃好不好、心情怎么样,用《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中的智慧,从根上解决问题。

刘大新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每一位医生都牢记:临证诊疗应以患者具体病情作为指导治疗的最终标准,一切从患者实际出发,谨遵中医辨证原则,充分考虑患者体质、性格特点、居住环境、家庭关系、工作性质、精神心理等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患者综合情况遣方用药,临证无我见而从患者,做到“以患为师”。望闻问切间,刘老师用耐心和专业,言传身教,让中医不再是冷冰冰的药方,而是充满人情味的健康守护。

医者首先要有感同身受之心,深谙临证之道,辨证论治为其根本。以患为师,审证求因,无我见而从证者,方为良医。坚守中医思维,以患为师,辨证力求精准,实事求是,则能用药如钥,病除在手。

二、大医精诚,践普同一等之仁

唐代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一次跟诊时,一名衣着简朴的中年女性因突发耳聋就诊,得知该患者是一名靠卖煎饼供女儿上大学的单亲妈妈后,刘老师将特需挂号条交还给她说:“您去把号退了,回来我还给您诊治。”见患者茫然不解,刘老师解释道:“你得卖多少煎饼才能挣出这三百块的挂号费呀!”此刻,我注意到患者眼中疑虑转变为了感激与希望。

三、传承国粹,弘中医智慧之光

作为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大新教授深知传承之重。工作室开创“无利益师带徒”模式,以“通经典、融中西、重临床”为培养路径。“情存慈悲,心求思智,谦以养德,廉以立身”,作为学生,我常听到刘老师这样自勉。刘老师的课上经常讲: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爱国家、爱人民的中国医生。他还连续多年匿名资助本校贫困学生,尽自己所能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求学顺利,学有所成,回馈社会。

在跟随刘教授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用心去倾听患者的声音,如何用爱去感受痛苦,如何用智慧去解决问题。我开始懂得,医学的真谛在于“仁心仁术”,在于用我们的知识和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医者都能够秉承“大医精诚”的精神,以患者为师,以仁心为本,我们就能共同开创医学的新篇章,让中医的智慧之光普照人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