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别忽视!脂肪肝不只是肝的事,全身都可能被“拖累”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肝病门诊主任医师周滔 主治医师柴原
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这是一个引起全球关注的日子。在众多肝脏疾病中,脂肪肝悄然增加,成为现代社会的隐秘危机。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5%的人口受到脂肪肝的影响,这一数字在中国甚至更高。脂肪肝不仅损害肝脏健康,还可能引发肝炎、肝硬化等严重肝病,甚至增加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那么,脂肪肝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个日益严峻的健康问题呢?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沉积过多,通常是由于饮食不当、缺乏运动以及某些代谢性疾病引起的。我们知道,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负责代谢、解毒及合成多种重要物质。然而,当肝脏内的脂肪含量超过5%-10%时,就会被诊断为脂肪肝。
脂肪肝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其中最常见的包括:
不良饮食习惯: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饮食是脂肪肝的主要推手。快餐、油炸食物以及甜饮料等都是隐形的“罪魁祸首”。
缺乏运动: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许多人长时间坐着,缺乏足够的锻炼,导致能量消耗不足,脂肪堆积在肝脏中。
肥胖与糖尿病:肥胖是脂肪肝的重要风险因素,尤其是腹部肥胖。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肪肝发生率也非常高。
饮酒:长期大量饮酒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其他因素:如某些药物、代谢综合征、高血脂等,也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形成。
脂肪肝的症状通常并不显著,许多人或许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然患上了这种疾病。在疾病早期,可能会出现身体乏力、食欲减退等不适状况。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此时,脂肪肝有可能会发展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进而引发肝硬化和肝癌。
脂肪肝绝非肝脏内部的“小麻烦”,而是点燃全身代谢风暴的核心导火索。这个看似无害的脂肪囤积过程,是严重健康危机的前兆:
糖尿病引擎——
脂肪肝堪称糖尿病爆发的强劲“助推器”。肝脏脂肪堆积会直接破坏人体调控血糖的关键环节——胰岛素信号传导。这种干扰不仅会使胰岛素效能降低,引发胰岛素抵抗,还会促使肝脏过量生产葡萄糖。相较于正常人,脂肪肝患者最终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大幅提高。
高脂血症工厂——
肝脏不仅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更是脂质代谢的调控中枢。当肝脏被脂肪侵蚀,其功能就会出现异常,进而打破血脂的平衡。此时,肝脏会成为“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与甘油三酯大量合成的“温床”,而具有保护血管作用的“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则会急剧下降。长此以往,高脂血症便会与脂肪肝如影随形,成为其“连体并发症”。
心血管灾难推手——
血糖失控与血脂失衡所引发的双重代谢紊乱,堪称心脑血管疾病危机的典型先兆。胰岛素抵抗会促使血管产生炎症反应,而异常血脂,尤其是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会持续侵蚀血管壁。这种病理状况的组合会显著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极大地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致命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面对脂肪肝的困扰,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有效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
1. 均衡饮食: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尽量避免快餐、油炸食品和糖分过高的零食,多选择新鲜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品。
2. 控制饮酒:尽量减少酒精的摄入,对于已经患有脂肪肝的人来说,更应严格控制。
3. 增加蛋白质摄入:适量增加瘦肉、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肝脏的修复和再生。
4. 规律运动: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脂肪的消耗。
5. 力量训练:结合力量训练,可以帮助增强肌肉,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从而有效减少肝脏内的脂肪沉积。
6. 保持健康体重:控制体重,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降低脂肪肝的风险。
7. 定期监测:定期进行体重和腰围的测量,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
8.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尤其是对于有脂肪肝风险的人群,早发现、早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脂肪肝的日益增加不仅是个人健康的隐患,也是社会健康的一大挑战。在这个世界肝炎日,让我们共同关注肝脏健康,从自身出发,改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守护这颗“人体的化学工厂”,让肝脏健康伴随我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