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Science》发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医师参与研究,发现肾脏保护的“新钥匙”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杨欣宇医师与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Guoping Li及Saumya Das教授合作,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 hypoxia-responsive tRNA-derived small RNA confers renal protection via RNA autophagy》的研究论文。
转运RNA衍生小RNA(tRNA-derived small RNAs, tsRNAs or tDRs)作为一类新兴的非编码RNA,近年被发现在细胞应激响应与稳态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tRNA-Asp-GTC-3’tDR在小鼠肾脏组织中具有较高的基础表达水平,并在多种急性肾损伤模型中迅速上调。在小鼠的两种经典肾损伤模型——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和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系统性注射针对该tDR的反义寡核苷酸(ASO)抑制其表达和功能后,肾脏自噬通路受到抑制,小鼠表现出更为严重的肾小管细胞坏死、间质炎症反应和组织纤维化。更重要的是,研究团队还利用阳离子聚合物纳米颗粒实现了靶向肾脏的RNA分子递送。在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补充该tDR后,肾脏自噬通路被激活,小鼠肾脏病理损伤、炎症反应和组织纤维化均显著改善,证实了其治疗潜力。
在临床相关性方面,研究团队在慢性肾病患者的肾组织以及常伴有肾损伤的子痫前期患者的尿液中,均发现tRNA-Asp-GTC-3’tDR水平显著升高。在患者肾脏组织中,该tDR水平与组蛋白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验证了其在人肾脏疾病中对RNA自噬通路的调节作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杨欣宇医师在本研究中参与HEK293细胞培养和小鼠急性肾损伤模型的制作,应用Northern blotting验证缺氧后HEK293细胞中tRNA-Asp-GTC的5'tDR 和3'tDR的上调;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对照组和转染后的HEK293细胞的内质网应激、线粒体自噬和自噬途径的不同蛋白质表达变化;在常规和缺氧条件下,HEK293细胞转染NC-ASO或Asp-GTC-3'tDR-ASO的RFP-GFP-LC3B自噬报告的荧光信号的实时成像;使用qRT-PCR对相关蛋白水平进行实时定量。
该研究首次阐明tRNA-Asp-GTC-3'tDR在低氧条件下调控肾细胞RNA自噬的分子通路,其细胞保护效应已获多维度验证。作为一种高度富集且功能明确的tRNA片段,该tDR有望成为未来肾脏疾病治疗的新型分子靶点,标志着非编码RNA的转化应用正在逐步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实践。
近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已在多家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展现出强劲的科研实力与创新活力。医院科研团队始终秉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致力于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开展前沿探索。未来,医院将继续强化科研平台建设,推动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度融合,为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与服务人类健康贡献更多力量。
文/杨欣宇
审阅/曹俊岭 商洪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