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课堂 · 科普园地

健康课堂

​【中医养生】帕金森病的中医“组合拳”:从改善手抖到安抚失眠的调治指南

作者:主治医师 高兴慧 来源:脑病一科 发布时间:2025-09-05
字号: + - 14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一科主治医师 高兴慧

帕金森病,这个看似有些“高冷”的病症,实际上与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你知道吗?在这场“抗帕”战斗中,中医药不仅是一位“资深老将”,更是一位“全能多面手”!它不仅能够改善手脚颤抖、动作迟缓等运动症状,还能悄然缓解失眠、便秘、疲劳等“隐形威胁”,甚至可以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今天,就让我们以轻松的方式揭开中医药的“抗帕秘诀”吧!

中医药在防治帕金森病方面,能够将整体调治与多靶点干预有效结合,恰似“量体裁衣”般精准,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医生运用“望闻问切”(观察面色、聆听声音、询问症状、切摸脉象),结合患者的体质以及病情所处阶段,量身定制一份“专属药方”。在病症早期,着重于“防患于未然”。例如,采用“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同时搭配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操。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缓解手抖、动作迟缓等症状,还能延缓西药的使用时间,减轻身体的“化学负担”。在中晚期,则可开启“中西医协同治疗”模式。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加入“补阳还五汤”等中药。这既能减少西药的使用剂量,又能降低副作用(如异动症、胃部不适),使治疗过程更为温和。

帕金森病除了手抖僵硬,还会派来一堆“捣蛋鬼”:失眠、头晕、便秘、疲劳……而中医对付它们,堪称“精准打击”。在睡眠障碍方面,中医归因于“心肾不交”或“肝郁化火”。交泰丸(黄连、肉桂)交通心肾,酸枣仁汤养心安神,可改善失眠、快动眼期行为异常。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其属“气虚阳弱”范畴,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阳益气,配合艾灸百会、关元穴,可调节血压波动,减少晕厥风险。疲劳乏力情况,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陈皮)健脾升阳,配合艾灸足三里、神阙穴,增强体力,改善头倾驼背等姿势异常。疼痛与便秘苦恼,血府逐瘀汤活血通络,麻子仁丸润肠通便,针灸合谷、太冲穴可双向调节,缓解疼痛与排便困难。

除内服中药外,中医外治法与身心调摄同样能够协同增效。例如,针刺风池穴可平肝潜阳,电针阳陵泉穴能缓解肌肉僵硬,头针刺激运动区则有助于改善走路姿势,这仿佛是给身体进行了一场“系统升级”。

也可采用推拿与药浴相结合的方法,先推拿后背经络以放松肌肉,再用艾叶、红花煮水泡脚。如此一来,夜晚能睡得香甜,白天也会精神饱满。

此外,运用“五音疗法”“情志相胜法”还可以疏解焦虑与抑郁情绪。比如,肝郁者可聆听角调音乐,心火旺者可用羽调音乐安神。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不同季节调养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冬季寒冷,寒性收引,容易加重身体僵硬状况,此时宜饮用当归生姜羊肉汤以温经散寒。在室内做好保暖的同时,多晒太阳以补充阳气,让自己成为一个“冬日暖宝宝”。夏季湿热交加,人容易感到疲乏,此时可饮用冬瓜薏米汤以利湿健脾。使用空调时,不要让风口正对身体,以防“寒气偷袭”。

温馨提示:食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临床实践表明,中医和西医不是“对手”,而是“队友”。中医药与西医治疗协同,可形成优势互补,一方面延缓病程:补肾填精类中药(如龟鹿二仙胶)保护多巴胺神经元,延缓黑质变性。另一方面提高耐受性:黄连、丹参等中药成分抗氧化、抗炎,减轻西药长期应用的肝肾负担。

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就像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持久战。它从整体出发,兼顾身心,用“治未病”的理念防微杜渐。未来,中西医结合或许能解锁更多“抗帕密码”,为患者点亮更高质量的生活。

相关科室 |

脑病一科(神经内科1)

脑病一科(神经内科1)

东方医院脑病一科(神经内科)成立于1999年,科室主任陈志刚教授师从中医脑病大家王永炎院士,带领科室成员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中医脑病诊疗工作。科室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十二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