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新闻中心

【杏坛聚焦】大医精诚 师者典范——记教学名师王伊光教授

发布时间:2025-09-26
字号: + - 14

个人简介

个人图片.jpg

个人简介

王伊光,男,东方医院泌尿男科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特聘教授。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临床专业。

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四十年。对泌尿男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枣庄医院)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东方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主编和参加编写专业著作、教材及科普类书籍近二十部,其中主编《中西医结合泌尿男科疾病诊疗手册》、主编全国中医院校规划教材《外科学》1部、《中西医结合外科学》1部、副主编《外科学》1部。主持并参加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得教育部教育科技成果奖一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一项。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奖两项、教学成果奖两项。

兼任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国医健康创新分会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互联网医院分会会长、中国中药协会男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医学的圣殿里,他是一位技艺精湛、洞见深邃的临床专家;在三尺讲台上,他是一位春风化雨、启智润心的魅力教师;在传承育人的道路上,他更是一位搭建阶梯、成就团队的无私引路人。他,就是“王伊光名师工作坊”的主持人——王伊光教授。

杏林深耕,学宗岐黄,融汇中西

自1987年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毕业以来,王伊光教授便在中西医结合领域耕耘,尤其在泌尿男科领域建树颇丰。他的从医之路,是一条不断求索、融合创新之路。从东直门医院的住院医师到作为骨干在东方医院开拓发展,丰富的经历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并坚实了他的临床功底。

他在临床中秉承古训,潜心研究中医典籍,采诸家之长,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先进手段,明辨病因病机,在泌尿男科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男性不育、男性性功能障碍等)、女性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感染、尿道综合征、压力性尿失禁等)及泌尿系统结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提出泌尿男科疾病总的病机为“肾虚肝郁,肾虚为本,兼有肝郁”。“肾虚肝郁”贯穿泌尿男科疾病的不同阶段。

他的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早在1996年,参与的“参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便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后,关于“益气活血解毒方”阻抑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又接连荣获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教育部嘉奖。主编、参编的《实用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外科疾病用药》《中西医结合泌尿男科疾病诊疗手册》等多部专著,已成为许多临床医师和医学生手边的必备工具书。这些成就,是他践行“中西医结合”理念,用现代科学方法阐释和发展中医精髓的生动写照。2022年被北京中医药大学聘为岐黄特聘教授。

岐黄特聘教授.jpg


潜心为教,悉心育人

作为一位教龄接近四十年的名师,王伊光教授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一台手术只能挽救一个生命,而培养一批优秀的医生,却能拯救千万病患。”这是王伊光教授笃信的理念。

他将自己从医近四十年的临床实践所得,毫无保留地倾注于医学教育事业。他主讲的《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等课程,是无数中医学子步入外科殿堂的启蒙课。他那深入浅出的讲解、严谨的操作示范,为一批又一批学生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课堂教学,他更注重全方位的育人工作,积极引入科学的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估方法,促进学生临床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养的全面培养。自2003年起,他已成功培养近二十名硕士研究生,他们如今都已成为医疗战线上的中坚力量。他采用学术沙龙等形式,持续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们提供思维碰撞、自由交流的平台,有效提升了大家的科研与教学水平。他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学术会议,开阔眼界。

主编全国中医院校规划教材《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过程中,他始终立足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特点,严格遵循“三基五性”原则——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强调科学性、先进性、思想性、启发性和适用性。并注重及时融入医学前沿进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多元化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这些教材不仅致力于构建系统清晰的知识框架,更有意识地将“医者仁心”的人文关怀与“中西并重”的整合思维融入其中。如今,主编的教材已被全国多所医学院校广泛采用,惠及一代又一代医学学子,为他们在外科领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2.jpg


传承学术精华,打造精英教学团队

王伊光任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东方医院),担任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期间,主管教育教学工作。他按照全院发展战略目标要求,从自身主管工作角度,坚持深化医院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工作成果:东方医院坚持立德树人,出台课程思政建设方案;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及团队各1个;中标大学课程思政教改项目1项、教学课题3项,建设校级课程思政重点培育课4门;大学教学课题申报再创新高;教材建设取得新成绩,任主编、副主编出版“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教材6部,申报主编“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其中获得“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

王伊光教授深知“独行快,众行远”,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加以系统提炼,申报并获批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王伊光教学名师工作坊”,致力于培养一流的医学师资队伍。

作为“教学名师工作坊”的主持人,王伊光教授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传承。工作坊不仅是教学方法的研讨地,更是外科思想和学术流派的传承基地。他主持的教改项目“中医学专业特色临床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专博”与“专培”相结合的中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基于中医国家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基地构建临床实训整合课程体系的实践”,获得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

在教学实践中始终致力于将“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等中医固有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临床教学全过程,旨在培养既具精湛医术、更怀高尚医德的新时代中医人才。

工作坊并非简单的技能培训,而是他与学员们分享教学设计核心“心法”的平台:无论是备课要领、课堂设问、难点化解,还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方法,都是帮助学员从“会教”到“教好”蜕变的阶梯。带领工作坊成员积极开展教学演练与集体备课,精心打磨每一份教案。通过“观摩-演练-点评-重塑”的循环模式,系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实操能力,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在主编全国中医院校规划教材期间,他组织工作坊全体学员深入研习教材精髓,帮助年轻教师系统深化专业知识、加速从“教学执行者”到“课程建设者”的蜕变,打破教师间 “各自为战” 的壁垒,激发团队的 “协同创新” 活力,构建教学团队凝聚力,全面锤炼教学专业素养。

他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一位中医教师的使命与担当:以仁心服务患者,以诚心培育后人,以恒心探索学术,将自身所学所悟,如春风化雨般滋养杏林,让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永葆生机。

文图/王成李

审核/王伊光

审阅/赵海滨 曹俊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