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心力衰竭日】心衰患者运动:有氧+力量才管用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曹征
临床上最常见的叫做慢性左心功能衰竭。如果把心脏比喻为一个泵,这个泵有四个腔,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腔叫做“左心室”。 左心室的职责是把经过肺脏处理过的富含氧的新鲜血液回收回来,然后泵入通往全身各脏器的大血管,向全身输送氧和其他营养物质。 如果因为种种原因,左心室泵出的新鲜血液数量减少,不能满足全身需求,这就叫做左心衰竭,简称左心衰。
左心衰是怎么发生的呢?前面说过,我们的心脏就是一个泵,一直在不停地舒张、收缩。心脏舒张的时候往里面灌满新鲜血液;心脏收缩的时候便将其中一半以上的血液排入大动脉血管、并送往全身各处。
至少有三种情况可以导致左心室排血减少,不能满足全身需要,就会发生心衰。第一种情况:心脏收缩力量下降,最常见的是发生了心肌梗死,心脏的肌肉受到严重损伤,没有足够力量收缩了,心脏排血的能力就会显著下降。第二种情况:左心室有两个单向阀门(一个叫二尖瓣,一个叫主动脉瓣),只允许血液向前流动,不能逆流。如果这些单向阀门关闭不严或者狭窄了,也会导致心脏排血能力下降,发生心衰。第三种情况:心脏舒张受限。前面说过,心脏在舒张的时候灌入新鲜血液、收缩的时候再把血液排出去。如果心室舒张的时候不能全部打开,灌进去的血液就很少,收缩时就不能排出来足够的血液,也会发生心衰。例如常年高血压的患者,会把心室累得肥厚,心室腔变小并且舒缩不灵活了,便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由于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活动乏力,被这些症状困扰的心衰患者通常在急性期过去之后仍然会避免体力运动,而选择静养休息。长期的静息状态会导致患者的骨骼肌萎缩和运动耐量的进一步下降,对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康复极为不利。
更多的证据表明,保持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改善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加强机体对氧气的利用,减少心衰加重的风险。近年来,作为心衰康复三大处方(药物、饮食、运动)之一,运动锻炼在心衰康复中越来越受重视。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骑行、游泳等。因为有氧运动会快速增加心率,所以心衰患者通常对开始有氧运动会有恐惧心理。但是在各种训练方式中,长期进行有氧训练在心衰患者中逆转心室重构有着最为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支持,有氧训练计划是心衰康复的运动处方的基础。心衰康复指南建议每周3-5次有氧训练,强度应以达到相当于60-70%心率储备为目标。
目标心率=基础静息心率+(220-年龄-基础静息心率)×60%(以60岁患者,基础心率80bpm,有氧训练目标60%强度为例,目标心率为128bpm)。
心衰患者在开始有氧训练时,应该从自己熟悉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开始(如慢走),需要咨询医生了解并谨记适用于自己的目标心率,通过运动手表等对心率进行监测。
目前多数研究中,力量训练对于心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并不优于有氧训练,但是在规律力量训练后肌肉力量和耐力得到增强,可以显著提升心衰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如:拎购物袋、上楼梯等),改善其独立生活的质量。尤其是在一些尚不能耐受有氧训练的患者中,尽早利用弹力带、小重量哑铃等开始力量训练是非常值得建议的。
在恢复规律训练的稳定期心衰患者中,指南建议在有氧训练的基础上,每周进行2-3次总时长不超过1小时的力量训练。
温馨提示:如运动训练过程中有疼痛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如出现其他不适请及时就医。
现在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各类运动对心衰康复的好处,那么对于一位心衰患者,该如何开始制定并实施运动康复计划呢?请谨记以下要点:
慢慢开始、及时休息、缓缓结束
谨遵医嘱、结伴训练、注意安全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5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