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课堂 · 科普园地

健康课堂

​【岐黄精技】起红疹可能并不是过敏,许多人还不了解这种病……

作者:主任医师侯秀娟 博士研究生温昀涵 来源:风湿科 发布时间:2025-04-10
字号: + - 14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侯秀娟 博士研究生温昀涵

春阳和煦,樱花漫舞,这本是润泽万物的美好季节。但对于46岁的王女士而言,双下肢悄然出现的鲜红色皮疹却成为困扰。这些不痛不痒的红疹起初被当作普通过敏治疗,却在抗过敏药物作用下此消彼长。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的抽血检查,王女士发现了类风湿因子阳性,经过风湿科的全面评估、检查,王女士被确诊为干燥综合征。而这个看似简单的皮疹背后,竟隐藏着免疫系统的重大警报。

一、皮肤红疹:免疫系统的无声警报

干燥综合征作为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淋巴细胞异常攻击外分泌腺为特征。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9-20倍,40-50岁为高发年龄段,年轻女性也常见。该病如同潜伏的“伪装大师”,王女士的经历正是典型案例:起病时仅有皮疹、唇干等轻微症状,随着层层剥丝抽茧的进一步检查评估,发现还有潜在的关节疼痛、睡眠障碍等这些在干燥综合征也能出现的不被人重视的系统损害。

二、识破疾病的“多重伪装”

该病的诊断难点在于症状的非特异性:

1. 腺体症状:80%患者存在“欲哭无泪”的眼干症状,需人工泪液维持;65%出现“饼干难咽”的口干,严重者牙齿呈“猖獗性龋齿”,门诊常发现一些病人满口假牙,所以对于多发的龋齿的病人需要引起重视,这与唾液减少,口腔环境变化有关系。

2. 系统损害:间质性肺病引发的顽固性干咳、肾小管酸中毒导致的周期性低钾出现乏力等;血液系统异常比如血小板少,白细胞少等都很常见。

3. 皮肤表征:30%患者出现特征性紫癜样皮疹,常见于下肢,表现为压之不褪色的米粒状红疹。

4. 还有一些病人可以见到关节疼痛,关节逐渐的变形,无原因的严重疲劳感等;

三、精准诊断的“三步法则”

当出现“口干+眼干+系统症状”三联征时,需及时进行:

1. 免疫检测:抗SSA/SSB抗体特异性达90%,高γ球蛋白血症是重要提示;

2. 腺体评估:唇腺活检发现灶性淋巴细胞浸润是诊断金标准;

3. 系统筛查:肺功能、肾脏酸化功能等检查评估脏器受累程度。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新范式

现代医学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轻症使用人工唾液/泪液,中重度应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病情较重的可能要用大量的激素以及生物制剂等。而中医药辨证调治有一定的优势,包括:内服方剂:如常用的玉女煎合增液汤、六味地黄丸、甘露饮等;外治疗法:针灸、耳穴压丸调节;药膳食疗辅助,如石斛百合粥、麦冬乌梅茶等食疗方辅助调理。具体需要经过风湿科医生的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五、过敏季生存指南

春季对于干燥综合征患者犹如“双重考验”,需做好:

1. 环境防护:保持室内湿度40%~60%,外出佩戴护目镜、口罩;

2. 皮肤管理:做好护肤、保湿,出现皮疹时及时就诊;

3. 饮食禁忌:避免食用芒果等易致敏水果,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介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开设干燥综合征专病门诊,与超声科、眼科等多个科室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构建精准诊疗体系。能够通过唾液腺及泪腺超声成像、唇腺活检、眼科评估等实现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生活指导;针对发热、肺纤维化、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等难治性病例,团队创新提出“燥毒瘀互结”理论,形成阶梯治疗方案:轻症应用中药代茶饮、针灸等特色疗法;中重症通过中西联合控制病情。还可通过超声引导下的关节针刀治疗、中药雾化等技术,改善关节痛、口干等常见症状,标本同治。建立的“干燥之家”能够及时随访患者,及时解决患者疑问。还开展八段锦带练等身心调适活动。

专病门诊时间:方庄院区 周三下午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风湿病科

风湿病科

东方医院风湿科是东方医院中医特色科室,现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1人,其中博士毕业生6人,硕士毕业生2人,承担着多项国家级和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和教学任务。科室本着“立…

侯秀娟 科主任 、 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高尿酸血症/痛风、脊柱关节炎、产后风湿症以及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相关间质性肺病、风湿性多肌痛、纤维肌痛综合征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