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斤计较】吃饱吃好还能瘦?营养科医生揭秘科学体重管理3要素!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 魏帼
今年体重管理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而多种多样的体重管理方式,让人应接不暇。营养科一贯坚持“吃饱、吃好、适当运动”这一理念,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与生活智慧。
“吃饱”并非毫无节制地摄入大量食物,而是聆听身体发出的饥饿信号,给予恰到好处的回应。当身体因能量不足,发出想要进食的信号时,及时、充足的进食能起到补充营养、供给能量的作用,避免因过度饥饿导致暴饮暴食,还能防止血糖剧烈波动以及脂肪的囤积。例如,清晨起床时,经过一夜的休整,身体急需能量重启运转,一份包含碳水化合物(最好有膳食纤维)、蛋白质与适量脂肪的早餐,既能唤醒代谢,又可提供持久的饱腹感,让身体平稳度过上午的时光,不至于过早产生饥饿感,从而冲动地进食很多高热量零食。
“吃好”则强调食物的质量与搭配。优选天然食材,如色彩缤纷的新鲜蔬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与抗氧化剂,助力身体机能高效运行。同时这类食物热量密度低,体积大,能提供很强的饱腹感;另外用全谷物来替代精制的米面,可以提供更多的膳食纤维与B族维生素,促进肠道蠕动的同时,还能延缓糖分和脂肪的吸收,不仅稳定餐后血糖,还能减少脂肪摄入。最后优质的蛋白质不可少,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都是肌肉修复与生长的“建筑材料”,进食这些食物,可以防止肌肉流失,稳定基础代谢率,使身体在日常状态下消耗更多热量。
“适当运动”是平衡体重的另一关键支柱。运动能有效加速新陈代谢,将摄入的热量转化为能量及时消耗,而非转化为脂肪堆积。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提升心肺功能,增强身体耐力,促进脂肪燃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推荐在每天6000步的基础运动量的基础上,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锻炼,能有效保持身体健康,维持肌肉含量。超重的人群再联合饮食控制,可以更好地燃烧体内多余的脂肪。
吃、动二者相辅相成,吃饱吃好为运动提供充沛的精力与物质基础,确保有力气完成锻炼任务;适当的运动又促进消化吸收,使摄入的营养更好地转化为身体所需能量,而非变成负担。这一良性循环一旦建立,健康体重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想象一下,每日规律进食营养餐食,工作学习之余投身运动,身体活力满满,体脂逐渐下降,肌肉线条逐渐显现,不仅体重数字趋于理想范围,整个人更是精神焕发,免疫力提升,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都会降低。所以“吃饱吃好适当运动”绝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可操作、可持续的生活实践指南。它无需极端克制食欲,不必进行过度的高强度的训练,只需在日常点滴中坚守均衡饮食原则,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便能逐步实现健康体重目标,开启轻盈活力新生活,让身体在科学的养护下长久保持最佳状态,从容应对岁月挑战,拥抱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