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课堂 · 科普园地

健康课堂

​【巧技回春】让青少年告别“弯腰族”,中医推拿亮出防治脊柱侧弯组合拳

作者:主治医师 刘杨 来源:推拿理疗科 发布时间:2025-07-09
字号: + - 14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 主治医师 刘杨

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脊柱侧弯这一潜在威胁正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健康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梁辰指出,中医在脊柱侧弯防治方面具备独特优势,为守护儿童脊柱健康提供了传统而有效的方案。

一、治未病理念:早期干预,防患未然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在儿童脊柱侧弯防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脊柱侧弯早期症状往往较为隐匿,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姿势异常,此时若能及时筛查发现并干预,可有效阻止病情进展。《素问·痿论》:“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骨的稳定依赖于筋“刚”的固定作用,骨为筋的起止所在,两者关系为“筋束骨,骨张筋”。青少年存在筋尚弱、束骨力量不足的生理情况;《素问·经筋》:“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驰纵不收”,《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在筋发育过程中,内外因皆有可能导致“筋强”“筋弛”等现象。筋弱及两侧力量不均皆可导致脊柱侧弯。

功能锻炼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如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养生功法,以及一些针对性的脊柱伸展、旋转运动。这些锻炼能够增强脊柱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和柔韧性,预防脊柱侧弯的发生和发展。例如,五禽戏中的“鹿戏”,通过模仿鹿的伸展、转动动作,可有效改善脊柱小关节活动度,增强背部肌肉力量,对预防脊柱侧弯具有积极作用。

(如运动训练过程中有疼痛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如出现其他不适请及时就医。)

二、筋骨并重:针推矫正,疏通经络

中医采用“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将脊柱的骨骼和周围筋肉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脊柱侧弯的治疗中,传统推拿手法是矫正小关节错位的有效方法。《医宗金鉴》云:“若脊筋隆起,骨缝必错……当先揉筋,令其和软,再按其骨。”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推拿治疗当以理筋为先,筋柔方可骨正。推拿医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各种手法,作用于脊柱及相关穴位,调整脊柱的生理曲度和关节位置。比如,对于脊柱侧弯伴有椎体旋转的情况,推拿医生可通过特定的旋转正骨手法,逐渐纠正椎体的旋转畸形,恢复脊柱的正常排列。

针灸疗法则通过刺激经络穴位、经筋,疏通经络气血,达到治疗脊柱侧弯的目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筋是筋骨平衡的基础,脊柱侧弯往往会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局部疼痛、麻木等症状。针灸师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如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穴位、督脉穴位等,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促进脊柱的康复。

三、整体调理:辨证用药,内外兼治

中医注重整体调理,认为脊柱侧弯不仅与脊柱局部的结构异常有关,还与患儿的体质、脏腑功能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医生会根据患儿的体质进行辨证用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促进脊柱的健康发育。例如,对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患儿,可选用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肾功效的中药,如黄芪、党参、白术、熟地等,以增强患儿的体质,提高脊柱的抗病能力。

外治法也是中医整体调理的重要手段。中药热敷包利用中药的药性和热力,温经通络,散寒止痛。将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作用的中药,如红花、川芎、伸筋草等,制成热敷包,敷于脊柱及周围部位,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脊柱的压力。拔罐疗法则通过负压作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达到松解肌肉痉挛、疏通经络的目的。对于脊柱侧弯伴有背部肌肉紧张、疼痛的患儿,拔罐疗法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脊柱的功能。

中医防治儿童脊柱侧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治疗方法。通过治未病理念的早期干预、“筋骨并重”的手法矫正与针灸治疗以及整体调理的辨证用药与外治法,中医为儿童脊柱侧弯的防治提供了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家长和医生应重视儿童脊柱健康,及时发现并运用中医方法进行干预,让孩子们拥有挺拔的身姿和健康的未来。

相关科室 |

推拿理疗科

推拿理疗科

推拿理疗科于2011年8月正式挂牌为“北京市中医推拿科诊疗中心”,是一个运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结合多种物理疗法,以治疗临床常见颈肩腰腿痛及脏腑病为主的临床科室。下属推拿、理疗、脊柱矫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