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课堂 · 科普园地

健康课堂

【铭科领航·儿科】萌娃总有“小怪动作”?眨眼、耸肩、身体抖……家长一定要警惕,可能是抽动障碍

作者:主任医师 郝宏文 来源:儿科 发布时间:2025-07-18
字号: + - 14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 主任医师 郝宏文

为传承岐黄薪火,弘扬中医智慧,即日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将陆续推出【铭科领航·儿科】系列内容。

王素梅教授及其团队深耕中医儿科抽动症、多动症领域,精研辨症理论与中西医结合疗法,以近50年临床经验与学术积淀,守护万千患儿的成长健康。

本系列将汇集王素梅教授及其团队潜心总结儿科疾病科普知识,以及青年医者的跟师临证感悟,记录从"扶土抑木"理论到辨证施治的临床实践之路。

7d6d8ff24b7f4cb5905bf559de27c508~tplv-tt-origin-web_gif.jpg

如果孩子出现了不自主地眨眼、耸鼻或者咧嘴,甚至是扭脖子以及四肢的不自主抖动、抽动,或者出现嗓子不自主吭吭、咳嗽声或者是清嗓子、重复语言,甚至是口出秽语,家长一定要注意了,不要只认为是坏毛病,有可能孩子是患上了抽动障碍。

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带孩子先去医院检查来确诊他是不是抽动障碍,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精神神经障碍类疾病,它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肌肉的一些抽动。如果只是单纯的眨眼睛,要先去眼科就诊,先除外眼科疾病,比如结膜炎、倒睫、干眼症之类,经过眼科治疗无明显好转者,需前往儿科或者儿童神经内科就诊,明确是否是抽动障碍。

如果考虑是抽动症,怎么处理呢?症状比较轻、病程比较短的,可以建议先观察,减少发病诱因,给孩子进行放松心情、多参加户外活动、减轻压力、改善家庭关系等等措施,观察2周到1个月,如果还没有减轻或者有加重,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就要考虑用一些治疗手段。那么这时候就会考虑是用西医治疗还是中医的方式来治疗。那么,怎么选择呢?

治疗抽动障碍,西医和中医均有较好的疗效。西医治疗主要是外贴药和口服药。中医的疗法有按摩、针灸,或者口服中药的治疗。中医治疗也有它的优势。我院儿科传承刘弼臣教授、王素梅教授两位前辈治疗抽动症的经验,形成了中医治疗抽动症、多动症、自闭症的特色专科,王素梅教授针对临床上常见的抽动患儿同时伴有食欲差、脾气急躁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虚肝亢,提出“扶土抑木”的治疗方法。当然,本病从中医辨证来说,还可能和肺、心、肾相关。在口服中药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配合推拿、针灸及揿针治疗。

如果病情属于轻中度,可以先予中药治疗。如果症状很严重,建议先采用西药治疗控制病情,后续再跟进中医治疗,或者同时配合中医治疗。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儿科

儿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儿科学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医儿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刘弼臣名家研究室、王素梅名老中医工作室…

郝宏文 主任医师

擅长:

中医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咽炎、慢性咳嗽、肺炎、厌食、便秘、遗尿、睡眠障碍、湿疹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