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课堂 · 科普园地

健康课堂

​【中医养生】初伏阳气最盛!动对了生阳,吃对了安神

作者:主任医师 邢佳 住院医师 杨晨光 来源:心身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7-18
字号: + - 14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身医学科 主任医师 邢佳 住院医师 杨晨光

从初伏起,我们开始迈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炎炎烈日下,阳气升腾,天地间阳气充沛,万物繁茂,人之气血随天地节律而动。夏季阳气外浮,心火当令,易致心神不宁,“心主神明”,若情志不畅,火邪内扰,心火亢盛,气机失调,容易出现烦躁、失眠、乏力等症状。

中医强调心身一体,情绪与体魄相互依存,外在暑热与内在情志相互影响。夏季人体阳气盛于外,内在相对不足,若再加上情志不畅,怒气郁结,热扰心神,影响气机升降,心烦急躁,难以入眠。另一方面,天气闷热,迫使人体大量汗出,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则心失所养,心神难安,累及脏腑,则见疲惫乏力,头目昏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了夏日的养生法则:“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古人“春夏养阳”的智慧,提醒我们把握住这个阳气最旺盛的时段。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动则生阳”,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阳气的升发和气血的运行,但要避开正午烈日,不宜过度劳累或大汗淋漓,过度运动则会耗伤阳气,适得其反;起居方面,可以顺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自然规律,夏季白昼时间长,夜晚相对较短,适当晚睡可以顺应阳气的向外发散,保证规律且高质量的睡眠时间;在饮食上,《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强调了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夏季饮食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合理搭配各类食物,避免过食生冷,可以适当食用生姜等,固护脾胃之阳,顺应“春夏养阳”的自然规律。

在情绪上,尽量保持心态平和,“使志无怒”,勿为琐事动怒,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烦恼,可通过静坐、读书或散步等疏导情绪,还可以通过针灸、穴位按摩等中医非药物疗法来养心安神。

夏季养生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关注心理和身体的变化。从初伏开始,顺应阳气的生发与宣散,在炎热的夏日中保持身体的健康与舒适,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每一个夏日时光。

心身医学科(方庄院区)出诊时间与地点:

特需门诊: 周一晚(名医堂专家5诊室);

专家门诊: 周二、周五上午(主楼西南支半地下一层);

普通门诊: 周一到周日全天(主楼西南支半地下一层);

心身—非药物专病门诊: 周二、周四下午(主楼西南支半地下一层)

心身医学科(经开院区)出诊时间与地点: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门诊楼6层5诊室)

普通门诊:周二上午、周三上午(门诊楼6层)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心身医学科

心身医学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身医学科依托我院脑病重点学科建设,始建于2005年,开设睡眠、情绪、认知及脑功能相关测评,依托心理测评综合平台服务于全院。2016年起增设中医心身综合治疗室、心理治…

邢佳 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心理诊疗多种心身疾病,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抑郁障碍、睡眠障碍、心神经官能症及常见内科疾病伴见焦虑抑郁等,卒中后抑郁及功能障碍、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痴呆、神经性头痛等神经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