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科领航·儿科】跟师感悟:一位儿科教授的传承与坚守
为传承岐黄薪火,弘扬中医智慧,即日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将陆续推出【铭科领航·儿科】系列内容。
王素梅教授及其团队深耕中医儿科抽动症、多动症领域,精研辨症理论与中西医结合疗法,以近50年临床经验与学术积淀,守护万千患儿的成长健康。
本系列将汇集王素梅教授及其团队潜心总结儿科疾病科普知识,以及青年医者的跟师临证感悟,记录从"扶土抑木"理论到辨证施治的临床实践之路。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王素梅教授团队的一员,在跟随王老师学习和工作期间,我深切感受到了王老师的魅力。
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到东直门医院儿科工作。那时,作为同事,王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极为干练,说话、走路都“带风”。当时的我十分羡慕,常常思索自己何时能达到她那样的境界。后来,我有幸成为王老师的首位硕士研究生,随后又成为她的博士研究生,我们之间便多了一层师生情谊。再后来,我成为学术传承继承人,这又成就了我们的师徒之情。
在跟随她学习、撰写论文以及申报课题的过程中,王老师始终展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优秀品质。在不同的阶段,每当我遭遇困难,她总会给予我鼓励;当我感到迷茫时,她也总能为我指点迷津。所以,我们这些学生每次开玩笑时,都会说自己是被王老师用“奋斗的小鞭子”激励出来的。
王老师不仅为我们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她奋斗拼搏的精神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她始终坚持不断学习,直至如今,依旧怀揣着强烈的求知欲。医学领域,学无止境。为了提升临床效果,王老师孜孜不倦地学习,研读古籍、关注现代医学新成果,认真思考并归纳总结。她的拼搏精神,在无形中鞭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不断精进。
王老师还教导我们要秉持仁心仁德,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如今她已年逾七十,本应处于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的阶段,但为了让这些患儿能得到更好的医治,她依旧坚持出诊。这对我们而言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她的仁心仁德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在此,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那是2019年11月的一个中午,吃过午饭,王老师突然对我们说:“上午有个孩子给我唱了一首歌,把我唱哭了!”原本困乏疲惫的我们顿时来了兴致,连忙问道:“王老师,是什么歌呀?”“《星星的孩子》。”这时我们才了解到,原来给王老师唱歌的那个孩子是自闭症患儿。王老师接着说道:“这个自闭症孩子是从外地来看病的,大约十几岁,平时总是呵呵地乐着。父母带着他四处看病,虽然他的父亲才刚到四十岁,却已是华发满头,满脸沧桑。
我们都知道,即使是养育一个正常的孩子,家长都会特别辛苦操劳,更别说是带着这样的孩子四处奔波求医,那真是不知要难上多少倍。孩子的未来始终是家长的牵挂!这个孩子很喜欢唱歌,就给我唱了一首《星星的孩子》。没想到孩子一开口,我瞬间就湿了眼眶……”说到此处,王老师再度抹起了眼泪。平日里性格刚强的她,却因孤独症患儿的歌声而多次动容落泪。
那首《星星的孩子》的旋律,不仅唱出了一个自闭症患儿纯真的心声,更映照出王老师那颗始终如一的医者仁心。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专家,更是一位用生命践行医道的师者。那根“奋斗的小鞭子”,鞭策着我们传承的不仅是医术,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如今,每当我在诊室遇到特殊患儿时,总会想起王老师湿润的眼眶——那是一位医者最动人的勋章,也是我们永远追随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