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课堂 · 科普园地

健康课堂

​【中医养生】针灸、运动、食疗,中医组合拳让帕金森症状“静下来”

作者:主治医师 高兴慧 来源:脑病一科 发布时间:2025-08-08
字号: + - 14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一科主治医师 高兴慧

帕金森病,这位“隐形舞者”,总让人不自主地颤抖、僵硬。但你知道吗?中医有一本“静心止颤”的秘籍,不仅能安抚症状,还能从根源调养身体。它用补肾填精、调和气血的“组合拳”,为大脑和身体按下“重启键”。下面,我来带大家一起解锁中医的“抗帕宝典”。

《黄帝内经》有云:“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精充盈则髓海得养,神机运转灵活;肾精亏虚则髓海不足,脑失所养,导致肢体震颤、动作迟缓、筋肉僵硬等症。因此,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以补肾填精、益髓健脑为根本,兼顾调理气血、平肝熄风,结合饮食、运动及环境调摄,形成多维度防治体系。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体衰、劳倦内伤等因素相关。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肾精亏虚则髓海失充,脑神失养;肝主筋,肾虚水不涵木,易致肝风内动,引发肢体震颤。此外,脾虚气血生化不足,筋肉失于濡养,亦可加重运动障碍。故临床常见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痰瘀阻络等证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陈志刚教授的“滋肾益髓方”,枸杞子+熟地黄这对“黄金搭档”,一个补肾精,一个滋阴血,联手为大脑“充电续航”。

中医强调“形神共养”,可以通过导引、气功等运动,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肢体功能。像太极拳、八段锦、站桩和冥想等方式就能帮助我们进行调解。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动静结合,可增强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研究显示,长期练习太极拳能缓解肌肉僵硬,提升步态稳定性;八段锦通过“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等动作,疏通经络,调和脏腑气血,尤其适合改善上肢震颤及姿势异常;站桩能够“独立守神”,可增强下肢力量,改善抑郁情绪;冥想可以调息入静,有助于缓解焦虑及睡眠障碍。

中医饮食调理注重“四气五味”与体质辨证相结合,以食助药,辅佐治疗。寒湿体质宜选用姜黄、肉桂等温性食材,姜黄素可抗炎抗氧化,缓解肌肉僵直。脾虚气弱推荐山药粥、茯苓饼,健脾益气,助气血生化。肝肾不足可以选取黑芝麻、桑葚、枸杞等滋肾养肝,蚕豆富含左旋多巴,亦可辅助补充多巴胺。阳虚尿频可以服用鹿茸炖鸡汤或韭菜炒虾仁,温肾助阳,改善排尿功能。

温馨提示:食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强调整体观与个性化结合。除内服中药外,可配合针灸(如百会、太冲、足三里等穴)以平肝熄风、通络止颤;艾灸关元、肾俞穴可温补下元。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非运动症状(如便秘、多汗、抑郁等),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药抗“帕”,是一场从内到外的“温柔革命”。它用补肾、调气、养神的“组合技”,让身体找回平衡。未来,中西医的“梦幻联动”,或许能让颤抖的双手重拾稳定,为患者点亮更从容的生活!

相关科室 |

脑病一科

脑病一科

东方医院脑病一科(神经内科)成立于1999年,科室主任陈志刚教授师从中医脑病大家王永炎院士,带领科室成员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中医脑病诊疗工作。科室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十二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