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课堂 · 科普园地

健康课堂

​【巧技回春】罐印与出痧的颜色密码:你的身体在说什么?

作者:副主任医师梁翠梅 硕士研究生向婷、张昕苑 来源:针灸科 发布时间:2025-09-03
字号: + - 14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梁翠梅 硕士研究生向婷、张昕苑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气、蒸汽等方法使罐内产生负压,吸附于体表穴位或病变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出现"罐印"),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刮痧则是用刮痧板在体表反复刮拭,通过刺激皮肤和经络来调理身体,治疗后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斑块(即"出痧"),其作用机理与拔罐有相似之处。

通常,拔罐和刮痧都会在皮肤上留下颜色印记,这些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呢?

·若颜色紫黑而暗,多提示经络不畅、有瘀血,或寒邪较重;

·若出现散在的瘀点,颜色深浅不一,多提示气滞血瘀;

·若颜色淡紫发青并伴有斑块,多提示虚证为主,兼有血瘀或外感风寒;

·若斑点在特定穴位处明显,如肾俞穴,提示相应内脏虚弱(如肾虚);

·若颜色鲜红而艳,多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若颜色红而暗,多提示体内有热邪。

需要注意的是,拔罐和刮痧不宜盲目追求明显的罐印或出痧。治疗部位适度瘀血可对机体产生良性刺激,但过度瘀血会影响局部气血运行,妨碍机体自我调节。如需治疗,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

如果大家希望在家中进行日常保健,可参考以下方法:

拔罐:推荐使用操作简便、安全的抽气罐,便于调节负压和吸力。拔罐时抽气1~2次,留罐10分钟即可。频次不宜过高,一般隔1~2日一次,每周不超过3次。

刮痧:可使用光滑的陶瓷勺或牛角梳背,搭配橄榄油或润肤乳作为润滑剂。使用前用酒精消毒,在操作部位将刮板倾斜45°,单向轻刮(如从上向下),每处10–15次,力度以皮肤微红发热为宜。出痧后需等待3–7天消退后再刮同一部位,每月1–2次即可。

操作注意事项:

留罐时若罐内壁出现水珠或雾气,提示体内湿气较重。若皮肤出现水疱、疱液清亮、周围皮温不高,且罐内无温热感,多提示寒湿证。水疱较小者可不予处理,避免摩擦破裂;水疱较大时,需用消毒针放出疱液,保留疱皮,覆盖消毒纱布以防感染。此外,若因闪罐时间过长导致罐体过热烫伤皮肤,或吸力过大、留罐过久,也可能引起皮肤起疱,此时应立即起罐处理。

刮痧推荐选择手臂外侧、小腿外侧、颈后两侧等区域,避开骨突部位、腹部及喉部。如有皮肤破损、孕妇腰腹部、心脏病患者或饮酒后等情况,禁止刮痧。刮后可饮用温水促进代谢,4小时内避免吹冷风、洗冷水澡。

相关科室 | 相关医生

针灸科

针灸科

针灸科是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医特色科室,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拥有较强的医疗、科研、教学队伍,由师从于著名针灸学家杨甲三先生的医学博士胡慧主任主持工作。针灸综合疗法包括针刺、…

梁翠梅 副主任医师

擅长:

针药结合治疗腹型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失眠、脾胃病、月经病、中风偏瘫、骨关节炎及各种痛症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