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宣传周】速来!解锁“防筛诊治康”抗癌通关秘籍
2025年4月15日—21日,我们将迎来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肿瘤防治,科普先行;预防为主,关口前移。这次,我们聚焦于肿瘤的“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呼吁大家关注肿瘤防治的每一个环节,中西结合,共筑抗击肿瘤的坚固防线。
一、防:未病先防,未雨绸缪
中医强调“治未病”,遵循“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原则,调畅情志,调理体质预防疾病。对于身体已经出现的结节、囊肿、息肉等病变,东方医院肿瘤科擅长使用中医外治小妙招防止其癌变。
1、穴位贴敷——选用丁香、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气药,川芎、乳香、没药等通络止痛药,细辛、全蝎、土鳖虫、九香虫等攻窜通络药,共奏理气活血化结之功,有助于结节的消散及肿瘤的预防。
2、中药膏摩——东方医院肿瘤科开展的中药膏摩特色治疗,运用特制药膏,加上点揉、按摩等手法,达到调理脏腑的目的,有助于疏理气血,行气化痰。
3、刮灸疗法——刮痧与艾灸相联合,综合运用温通补泻之法,起到“疏经通络”的作用。
二、筛:早发现,早治疗
肿瘤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明显不适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定期进行肿瘤筛查至关重要。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常见肿瘤都有相应的筛查方法:
1、肺癌
肺癌筛查人群:年龄50岁以上,至少有一项危险因素:
①吸烟20包年(包年=每天吸烟包数×吸烟年数);
②二手烟接触史;
③有职业暴露史者(接触石棉、铬、镍、柴油、煤烟等);
④有慢性肺病病史,如慢性肺部炎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
⑤肺癌家族史。
肺癌筛查方法:低剂量肺部CT平扫即可,不推荐胸部X线光片。
2、乳腺癌
乳腺癌筛查方法包括乳腺B超和乳腺钼靶。乳腺钼靶即乳腺X线检查,钼靶可以发现超声发现不了的细小钙化。40岁以上,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推荐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联合钼靶检查,必要时可辅助核磁共振(MRI)。
3、胃癌
胃癌高危人群:年龄40岁以上,至少有一项危险因素:
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②有胃病病史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
③直系亲属患有胃癌者;
④长期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者。
胃癌筛查方法:
①血清学检查:消化道肿瘤标志物;
②查幽门螺旋杆菌、碳13呼气试验。
③胃镜检查(建议每3年做一次胃镜)。
4、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①40岁以上,以下症状持续两周者: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粘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②直系亲属患有结直肠癌者;
③肠息肉的人群;
④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者;
⑤20岁以上,直系亲属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者。
结直肠癌筛查方法:
①血清学检查:消化道肿瘤标志物;
②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检查;
③若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则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若大便隐血试验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5、肝癌
肝癌高危人群:男性45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有以下危险因素者:
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者;
②直系亲属患有肝癌者;
③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肝癌筛查方法:血清甲胎蛋白(AFP)联合腹部B超或腹部增强CT或MRI核磁共振检查,每年筛查一次。
三、诊: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
精确的诊断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肿瘤的诊断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基因检测等。对于不同的肿瘤类型、分期、分子特征等,治疗也不尽相同,肿瘤的治疗是个体化的治疗。
四、治:综合治疗,中西协同
肿瘤治疗不是“单选题”,现代医学与中医药协同发力,能为患者赢得更多生机。
现代医学主导,精准打击: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能快速清除肿瘤病灶,为抗癌奠定坚实基础。
传统医学护航,扶正固本:中医药可贯穿于肿瘤防治的全过程,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敏感性;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复发和转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东方医院肿瘤科开展的“肿瘤绿色疗法”,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以内科治疗为主线,微创外科技术和中医外治技术作为关键节点,为年老、体弱和常规抗癌治疗失败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五、康:整体调理,科学康复
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风险。中医运用整体观念,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通过扶正祛邪的方法,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复发和转移。此外,除了身体的康复,心理康复也至关重要。正确认识“肿瘤”,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早日回归正常生活。